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

 新聞資訊3  |   2023-09-03 11:50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運營商的金融生意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shbwcl.net)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

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剛剛過去的8月是移動支付市場爭奪戰的最火熱月份。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巨頭紛紛斥巨資以補貼形式發放鼓勵金,刺激用戶在線下移動支付。

微信今年喊出的口號是“打造年度智慧生活狂歡節”,請了華晨宇、宋佳、朱亞文等10余位明星來為“無現金支付”造勢。支付寶的營銷舉動則更加直接——送黃金。8月8 日當天,黃金總額達88888 克,中獎人數188 萬人。根據金價,相當于支付寶一天送出去了 2400 多萬。

無獨有偶,運營商“派系”也在這一時段加入戰局。中國電信旗下翼支付與小米公司宣布共同發布翼支付紅包卡,小米用戶在享受正常套餐服務外,每月按比例獲得翼支付“紅包”,相當于一定比例的“返現”。試圖通過送話費的力量爭奪市場份額。

事實上,三大通信運營商本是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向中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及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微信支付的誕生已在近兩年后的2013年。

但據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拿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超過90%市場份額,剩下的200余家公司共同爭奪僅不到10%的“領土”,三大運營商正位列其中。

同樣掌握著巨大流量,并且早早入局移動支付,三大運營商與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運營商做金融還有機會嗎?

電信的“小三戰略”

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的支付業務發展最為靠前。2016年,其支付業務翼支付全年交易額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中國移動緊隨其后,中國移動CEO李躍對外透露,其“和包”業務年交易額達到1萬億元;中國聯通則被遙遙甩在了后頭,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聯通對旗下“沃支付”的期望是2018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

盡管如此,與微信、支付寶數萬億元級別的年交易額相比,運營商們顯得并無優勢。

面對兩大巨頭占據超過近9成市場份額的現狀,中國電信旗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CEO羅來峰表示,“中國市場很大,就像現在中國現在有100多家銀行,每一家銀行都生存得很好一樣,第三方支付市場也還有空間。”

翼支付成立于2011年,是中國電信全資子公司。根據中國電信“轉型3.0”計劃,中國電信將重點建設五大生態圈,其中之一就是互聯網金融生態圈,而翼支付則是中國電信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關鍵支點。

僅從月活用戶來看,電信旗下的這款移動支付軟件的表現稱得上亮眼。來自易觀的數據顯示,2017年6月,在本土支付類APP中,支付寶APP月均活躍用戶超過4.17億,排名第一,翼支付APP月均活躍用戶數1100萬,排名第二(該咨詢機構認為微信不是獨立支付類APP,所以并未將其納入統計)。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跟著微信和支付寶,保住第三的位置,但又得和第四、第五拉大距離,將它們遠遠甩在后面。”一位翼支付內部人士向鈦媒體透露,這正是他們的“小三戰略”。

“小三戰略”的關鍵一步是其對于盤活話費的嘗試。

“原來我們在發展電信用戶是靠送手機或者送通信費,現在把這個變成翼支付金,他只能從翼支付這里使用,這部分錢不能提現,但可交話費、可購物、可加油、可交水電費等。”羅來峰表示,今年上半年針對900多萬用戶已經累計發放了9.6億元的翼支付金。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電信與小米的合作正是為了推廣翼支付紅包。羅來峰透露,翼支付已成為小米商城的支付通道之一,小米商城也已進駐翼支付APP。

聯動、移動的棋局

與中國電信相比,中國移動對于支付業務的關注程度相對較弱。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移動支付業務的其運營主體只是湖南移動下屬的二級子公司,在集約統籌全集團支付業務過程中存在一定掣肘和局限。

從推廣思路來看,中國移動下注了NFC支付。NFC是近場支付的主流技術,用戶通過手機與POS機等進行本地通訊完成支付,不需要使用移動網。

但遺憾的是,過去幾年正是二維碼支付風起云涌的時代,中國移動的支付業務始終沒有獲得發展良機。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中國移動的NFC項目,是以發布會為結束。”

從最新動作來看,在支付領域受到挫折的中國移動開始選擇朝向Fintech發力。今年7月,在中國國際金融展上,中國移動推出了“和金融”系列產品:和位士、SIM盾、網址衛士、移動物聯網,這些產品將致力于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支付、款箱監控、融資租賃等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宣稱,下一步將緊跟國家戰略,發揮自身優勢,深挖垂直行業信息化需求;同時,始終以金融行業需求為導向,在Fintech時代的浪潮中,積極探索適合金融客戶且更為優質安全的互聯網解決方案。

與另外兩家運營商巨頭相比,中國聯通的金融戰略稍顯“凌亂”,聯通旗下“沃支付”的體量也相對較小。

2011年聯通支付公司成立,中國聯通獲得了支付牌照及基金銷售支付牌照。三年之后,中國聯通不滿足于只做支付業務,與招商銀行各自出資10億元合資成立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向消費金融領域進軍。

據財新的報道,中國聯通最初計劃將聯通支付公司作價注入招聯,但在半年后,2015年三四月間,中國聯通又明確聯通支付不能融入招聯,兩方最終分道揚鑣。這對于聯通支付公司業務發展有著相當的影響。

有聯通內部人士表示,“在拼搶移動支付入口如火如荼的2014年,聯通支付缺席,既沒有擴大用戶規模,也沒有增加自己的金融能力,等于是晃了一年。”

而對于聯通的金融業務來說,此番聯通混改或許是一大機遇。據公告顯示,混改投資方有阿里創投、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蘇寧云商、中國人壽等。BATJ的加入無疑讓聯通的互金業務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鄒純表示,“參與混改的BATJ巨頭們,本身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就非常有經驗,雙方在營銷、數據等方面如果能合作,那將非常值得期待。”

轉型不易

三大運營商的年中財日前披露完畢,從財報可以看出,三大運營商都在通過價格戰拼搶流量市場,爭取更多用戶。但當前,三大運營商移動用戶數量已達到13.66億戶,其中4G用戶達到8.85億戶,市場已趨于飽和,競爭更為激烈。

如何轉型成為運營商的必須考慮的問題,而金融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方向。

總體而言,三家運營商都在金融領域布局不少,在支付、理財、貸款方面都有布局,但與互金巨頭相比,規模并不大。

一方面,運營商雖然坐擁巨大流量,但在場景以及技術層面并不具備優勢;另一方面,金融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行業,運營商的國企背景讓他們缺少了野蠻生長的基因,而對于穩健發展更為重視。

此外,運營商們目前最為重視的支付生意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帶來豐厚的盈利,只有通過發展支付業務能夠更好地黏住用戶,在此基礎上發展金融生態圈,為用戶提供借貸、征信、保險等更多差異化服務,金融業務的價值才可能真正體現。(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運營商的金融生意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顯示無運營商是怎么回事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shbwcl.net/newstwo/107602.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