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pos機手續費

 新聞資訊2  |   2023-07-08 09:47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中行pos機手續費,中行這一仗打得漂亮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中行pos機手續費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shbwcl.net)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中行pos機手續費

中行pos機手續費

▲ 來源:輕金融 作者:李靜瑕

在全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競技場上,一家強有力的對手正在步步緊逼,這家公司叫“蘋果”。

近期,蘋果做了一件震動金融和科技圈的事情——“發行”了一款信用卡產品AppleCard,它與傳統信用卡有很大不同:比如,不需要領取實體卡、只需要在 iPhone注冊(幾分鐘)就可以立刻使用、返利優惠力度很誘人,被不少果粉驚呼這是一張“信仰之卡”。

一位風險投資人對此評價,“可以想象,如果蘋果繼續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特別是銀行賬戶,作為信用賬戶的補充,將更具威脅性。”

如蘋果一樣,這些富有想象力的科技公司強勢進入金融科技領域,殺氣騰騰,銀行該如何應戰?

其實,銀行業的科技革命,一直在靜悄悄進行。不少傳統銀行步步為營、厚積薄發,特別是大型銀行的金融科技轉型,已經猶如雄獅覺醒。

一年前,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曾說,金融科技并不是“獨角獸”的專利,傳統銀行一定會在科技領域里打一個大的“翻身仗”。一年過去了,作為國有大型銀行,中行的這場“數字化戰役”打得怎么樣了?

中行行長劉連舸在3月29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科技引領效果顯著,全球化系統建設圓滿完成,實現全球系統版本統一、集中部署和一體化運營。建成私有云、大數據、人工智能三大平臺,投產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風控、量化交易等重點項目,新技術研究運用能力不斷提升。

一組數據會讓大家很吃驚。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中行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80件,全球排名第19位,全球金融業排名第2位;中行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居國內銀行業第1名。

中行的盈利能力也在穩步提升。中行剛發布的年報顯示,2018中行營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達到5038.06億元,同比增長4.14%;實現股東應享稅后利潤1800.86億元,同比增長4.45%。

這家“全球化程度最高”、“擁有百年歷史”的大銀行,正在數字化變革時代一路狂奔。

銀行大變革關口

為什么說傳統銀行已經走到了大變革的關口?

一是銀行規模增長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向發展要質量、要效益的時代開啟。過去10年,我國銀行業總資產增長了4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業體系。如今,銀行面臨的是如何在規模低增速的背景下尋找高利潤,銀行轉型變革不能再紙上談兵。

二是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改變者們”來勢洶洶,銀行的業務全鏈條都無一幸免被沖擊,面臨的不僅僅是利潤被瓜分,更重要的是客戶在流失。銀行無論從渠道、業務還是營銷,都面臨重塑的壓力。

三是信息技術正在加速。移動互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推動金融科技的大趨勢不可逆。所幸的是,這些全新的技術也給銀行數字化大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

正如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曾指出的,“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并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

在群雄爭霸的淘汰賽中,未來能活下來的銀行,必然是最能適應市場變化、將數字化與創新融入基因的銀行。安永一則調研顯示,全球85%的銀行已經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未來的工作重點。

作為屹立百年的大行,中行已經歷過多次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變遷,可以說當前面臨的諸多金融難題,它都已經歷數回,也造就了它強大的基因與文化。大行如何打贏這一輪新技術變革之戰?

首先,需要有超前的嗅覺。中行對“科技引領”的嗅覺,也比中國互聯網金融發端要早了兩年。

早在2011年年報中,中行就將構建“以科技為引領的全球服務體系”寫入工作要求中;2014年3月,中行成立了專門的網絡金融業務管理部門。

“像我們這些傳統的銀行,很快會以金融的速度,裂變成一個互聯網的金融公司,我們既有傳統的優勢,同時我們在互聯網的金融方面,在科技變革方面,會有一個大的變化。”陳四清曾說。

其次,需要金融科技的堅定投入。比如,中行曾表示2018年對金融科技的投入,達到營業收入的1%。去年中行營收5000億元,這意味著,中行去年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已經達到了50億元。

此外便是人才。中行的人才規劃是,在3-5年內將集團內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點培養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客戶體驗師、互聯網安全專家等數字化人才。

陳四清說,中行如果還去“拼規模”,那是沒有出路的。

決戰之路:重戰略,也重細節

每半個月,中行的管理層得要聽一次手機銀行的匯報,不斷推動手機銀行的迭代升級。

自上而下,包括陳四清都在各種場合不遺余力的推銷中行的手機銀行,“歡迎大家成為中國銀行的客戶,你們真的要試一試我們的手機銀行,每一個季度都會有變化。我們一定把手機銀行打造成所有金融系統里面最亮麗的品牌之一。”

中行把手機銀行為統一入口,是不是“最亮麗”的現在還無法定論,不過成長的數據是驚人的。

2016年,手機交易增長率23%,電子渠道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1%;2017年手機銀行注冊用戶突破1.15億,活躍用戶同比增長66%,交易規模近11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成為個人客戶最為活躍的線上交易渠道;截至2018年底,中行手機銀行簽約客戶達1.45億戶,較去年增長26%,全年交易金額達20.03萬億元,較去年增長83%;手機銀行月活客戶同比增長71%;2019年,中行手機銀行的月活目標是翻番。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手機銀行的突飛猛進,只是中行金融科技轉型的一個縮影。

2018年是中行數字化轉型的“數字革新年”,中行已經將科技引領數字化發展置于新一期戰略規劃之首。陳四清說,中行到了要變革的時候,也具備變革的條件。

為此,中行制定了“1234—28” 的數字化發展戰略,即以“數字化”為主軸,搭建企業級業務與技術兩大架構,打造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三大技術平臺,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四大領域,重點推進28項戰略工程。

這一年,中行最大的金融科技落地項目,是三大平臺的完成投產。

一、分布式架構私有云平臺,建設基于X86分布式技術體系,目前已完成基礎建設,并實現主機下移。目前日交易量2億左右,分流主機交易比例超過55%,累計節省主機資源3.8萬MIPS,節省8億元人民幣以上;

二、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完成投產,構建了客戶畫像標簽、外部數據管理與數據沙箱三大服務體系;

三、人工智能平臺機器學習平臺和人工智能基礎服務平臺兩部分也已完成基礎平臺投產,并基于平臺實施了新一代網絡金融事中風控等項目、新一代客服項目。

還有一個重要項目,是中行全球一體化信息科技服務體系。2018年4月,中行海外信息整合轉型項目港澳批次投產,標志著中行歷時6年、覆蓋6大洲、50家海外機構的海外信息系統整合轉型項目成功完成。

近兩年,中行推出 “中銀智慧付”系列產品,包括智能POS收單、聚合支付、線上收銀和智慧商家管理等功能,可以為大小商戶提供一點接入、一站式資金結算和對賬等全面服務。

這也是大行在第三方支付“降維打擊”之下的強勢反擊。

金融科技可以讓大象起舞。在2018年報的致辭中,陳四清表示,在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全行經營管理邁上新臺階。

一是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元,盈利達到近年最好水平;

二是貸款撥備計提超過1070億元,年末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達181.97%,較上年末提升22.79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資本充足率持續提升,一級資本在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排名第三位,比上年提升一位;

四是人均利潤、網均利潤持續增長。

制勝之道,在內部變革

在金融科技興起的前期,銀行要資金有資金、要科技有科技,為什么變革起來依然那么難呢?

關鍵點,在于內部體制機制能否變革。數字化發展戰略,絕不是單純的科技戰略,而是從上而下全員文化的理念滲透及日常工作的貫徹執行。

這需要銀行從科技引領數字化發展戰略出發,構建全行的數字化思維和理念。除了加強科技的投入之外,銀行的體制機制以及企業文化都是通向數字化之路的軟條件。

中行是怎么做的?

一是在體制機制的轉變上,中行提出,要強化市場對標和價值創造導向,綜合判斷經營性機構價值貢獻和業績可持續性;

二是建立中行集團管控體系。以四個“50條”為核心內容,其中包括了總行部門作風建設“50條”、基層網點風險管控“50條”、海外機構合規管理“50條”、綜合經營公司經營管理“50條”,大大釋放了生產力;

三是建立創新管理體系,總行設立創新與產品管理委員會,并于在2018年11月實現全球首家創新研發基地在新加坡正式揭牌,三級創新管理體系初具雛形;

四是建立完善的創新機制。從去年開始,中行在創新機制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我們允許員工創新,創新的過程當中,允許分成,而且給他們注冊商標,對他們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然后進行收入的創新分成。”

中行還強化“賽馬”氛圍,建立先行先試容錯機制和創新激勵機制,激發了全行創新積極性。新的發展戰略之下業績的提升,給中行30萬員工帶來的是士氣的提振。

當全行員工創新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通過創新的驅動來推動產品、渠道、客戶關系的變革,中行金融科技專利數量排名靠前也是水到渠成的。

陳四清對中行發展的哲學思考,是一定要把握12個字:因勢而變、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要始終圍繞這個‘勢’去做文章,從勢中求變,從勢中求為,從勢中求上。”

“很明顯地感覺到,對于中行這種歷史很悠久的傳統國有大行來說,他們是非常努力地在內部突破各種流程制度,去協調很多跨部門的工作,推進項目落地。大行能夠這么大力往這方面傾斜,我們的感觸還是比較多的。”目前正在與中行合作的一家機構負責人對輕金融感嘆。

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

在推進新的發展戰略過程中,中行提出了“新中行”的概念。

我們曾問中行相關負責人,“在你們的眼里,‘新中行’是什么樣的?”

“銀行數字化轉型是在客戶、場景、產品、服務乃至萬物轉化為數字形態的基礎上,用數字思維和手段重塑業務和服務流程,打造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用戶體驗極致、產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能的數字化銀行。”

這是中行的答案,也是銀行的未來。

對于傳統銀行來說,建立或參與生態系統絕非易事,因為開放可能意味著失去控制、失去客戶數據,意味著各種潛在風險。但是不開放,就沒有未來。

中行的開放腳步也邁得很快,其中與騰訊的合作最具有代表性。2017年初,雙方探索場景合作,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更大的合作空間,從而促成了中行與騰訊的全面戰略合作。

自2017年6月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已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在多個技術領域及項目中開展了合作:構建全行大數據平臺、搭建企業“行信”平臺、開放中行外幣預約功能等技術及應用場景合作項目。

合作方騰訊的一位高管如此評價中行,相比與很多傳統金融機構談判都需要一年的時間,和中行的合作,從接觸到落地推進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是“互聯網速度”了。

實際上,中行很早就開始實踐開放銀行理念,中行的開放平臺早在2013年就上線了。中銀開放平臺的功能已由開發者平臺延伸到了B2B2C的模式。在該模式下,中行與微信平臺、東方財富網、途牛、去哪兒網等平臺和公司的合作,推出積利金、外幣零鈔預約、中銀E貸、暢由積分等對接產品。

風物長宜放眼量。

2019年是“關鍵之年”,中行還將啟動一些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程:

一是企業級業務和技術架構建設,構建面向分布式的微服務架構,促進業務需求敏捷迭代和快速交付;

二是持續打造三大技術平臺,并充分利用平臺支持總行、海內外分行、綜合經營公司的業務創新,加快設立中銀金融科技公司;

三是建設客戶體驗管理與設計體系,以“簡約美觀、流暢自然、價值認同、情感共鳴”為目標,建立集團客戶體驗管理體系。

當前,金融與科技已高度融合,科技創新人才已經成為銀行改革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到2019年底,全行專業序列建設要上一個大臺階,真正做到專業人才有職、有責、有權、有待遇、有發展,徹底改變‘千軍萬馬擠經營管理獨木橋’的局面。”

這場數字化戰役中,中行的這場“漂亮仗”絕不是結束,而是走向“新中行”的序幕。

以上就是關于中行pos機手續費,中行這一仗打得漂亮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中行pos機手續費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shbwcl.net/newsone/81386.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