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銀聯加強移動pos機管理,中國銀聯移動支付保衛戰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銀聯加強移動pos機管理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shbwcl.net)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銀聯加強移動pos機管理
銀聯本來早在2014年便開始布局移動支付市場。然而,截至2016年年末,支付寶和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共同占據掃碼支付市場92%份額。銀聯打造的“云閃付”卻止步不前。
業內人士認為,銀聯輸在了”最后100米“。
通過微信或支付寶的手機掃碼支付,當前已經切入到廣泛的經濟生活中了。圖|CFP
中國銀聯移動支付保衛戰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陳煒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9日總第807期《中國新聞周刊》
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ID:china-newsweek)
5月27日,中國銀聯聯合中農工建交等40余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云閃付”。該服務基于銀聯標準銀行卡掃碼業務,可通過二維碼實現轉賬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金融作為銀聯戰略合作伙伴首批加入了銀聯二維碼支付體系,與銀行業一起支持銀聯二維碼聯網通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銀聯標準二維碼的發布,標志著國內移動支付博弈進入深水區。尤其是京東金融的加入,撼動了之前已形成的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持牌方財付通)壟斷的支付格局。
根據《中國移動支付報告》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支付寶和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共同占據掃碼支付市場92%份額。
“云閃付”想在支付寶和財付通打破如此壟斷格局,可謂困難不小。
中國社會科學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煉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銀聯這次聯合銀行推出閃付二維碼,主要是為了擴展支付渠道,從而奪回被第三方支付侵蝕的市場份額。
輸在“最后100米”
“云閃付”概念誕生于2015年9月,不過,當時的“云閃付”并不基于token技術,轉賬支付也并不依靠二維碼掃描。
在當時,銀聯戰略中的移動支付一定與POS機結合。二維碼和POS機勢不兩立。甚至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暫停二維碼交易后,坊間傳聞中國銀聯“從中作?!保姸嗟谌街Ц陡邔影l表言論指責央行“護犢子”。
在“云閃付”產品開發團隊成員賈文昭看來,彼時,央行與銀聯共同認定二維碼支付體系存在諸多安全風險。自2014年開始,使用POS支付還是二維碼支付成為銀聯同第三方支付機構爭吵的焦點。
2015年9月,中信銀行與中國銀聯合作開發的“云閃付”正式上線,主打POS支付戰略,據其產品推廣書介紹,“云閃付”具有極方便的支付方式和實時交易系統,依靠當下最為先進的POS機支付模式和基于HCE技術的產品構架,可以保證2秒內的順暢轉賬支付。同時,中信銀行聲稱,“云閃付”之后,線下消費正式進入無卡時代。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所謂“云”有兩重含義,首先,通過手機NFC和銀行APP,消費者可通過已有銀行卡申請虛擬云支付,實現無卡取現。其二,是云端密匙校驗,解決安全問題。“云閃付”采用支付令牌、動態密鑰、云端驗證三大核心技術,可有效防范偽卡風險。
“閃”意味即時支付,減少轉賬時間,提升交易效率。這歸功于支付清算終端的急速運行,可以幫助消費者實現秒速轉賬。“付”意為支付?!霸崎W付”一詞將“安全”和“效率”概念凸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HCE技術首席構架員表示,“云閃付”可謂技術標桿,“支付方式簡潔高效,依靠一款可支持NFC功能的安卓手機,無需掃碼,只需在POS機上輸入綁定密碼,并在POS機上的銀聯閃付標志上進行掃描即可實現轉賬支付,時間以秒為單位,增加客戶購物體驗。”
他透露,2015年,中國銀聯極為看好“云閃付”支付模式,并認定在未來“云閃付”將引領整個支付行業。再加上央行正式暫停二維碼的支付行為,銀聯的競爭對手遭遇黃牌警告,因此銀聯對前景非常樂觀。在“云閃付”內部技術會議上,部門上下一致認為,二維碼支付時代已經結束,以HCE技術為主導的POS機轉賬支付模式終將取代以token技術為主導的掃碼支付模式。
但天有不測風云,僅一年以后,中國銀聯的樂觀消失殆盡?!霸崎W付”并沒有真正被市場認可,支付份額長期止步不前。最終,“云閃付”被定位為中信銀行官方支付方式,打破銀聯原定的戰略規劃。
“‘云閃付’極為依賴POS機,這在當時二清機還沒有取締的背景下,推廣極為困難?!辟Z文昭表示,“二維碼的好處在于簡潔,一個商戶,一個二維碼,簡單高效。在當時,讓每一個商戶配備‘云閃付’官方POS機并不符合低成本運營的現實,這是POS機轉賬支付最大的障礙。”
因此,在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看來,銀聯輸在了“最后100米”上,在移動互聯時代沒有占領先機。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將銀聯“云閃付”失利的原因歸結于用戶習慣的忽視?!般y聯輸在‘云閃付’所打的安全牌忽視用戶習慣。在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經接入足夠多線下場景,同時用戶移動支付習慣已初步養成前提下,銀聯‘云閃付’即便具有技術優勢和強大后援,仍無法輕易改變用戶支付習慣?!毖檠苑治稣f。
這意味著用戶習慣一旦養成,品牌認知和忠誠就會產生壁壘,阻斷后來者的前進之路。
制圖|葉雪鳴
嘗試“二維碼”
在業界看來,所謂二維碼支付,就是以手機等各類移動硬件通過掃描黑白二維平面幾何圖形,識別其中的交易信息,切換至線上完成支付。
銀聯對二維碼支付領域的嘗試,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9月。“云閃付”產品開發團隊成員賈文昭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介紹,銀聯同交通銀行合作開發的“立碼付”是銀聯最早嘗試基于令牌(token)模式的二維碼支付產品。
“‘立碼付’與‘云閃付’有著巨大的差異。它的運行主體并非銀聯,最開始是以交通銀行官方支付系統的面貌上線?!⒋a付’雖擁有銀聯的技術支持,但不屬于銀聯旗下產品?!辟Z文昭說。
銀聯辦公室職員王宇潔日前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銀聯正在緊鑼密鼓籌備62活動,這是“立碼付”等“非親生”產品無法享受的殊榮。這意味著,以銀聯為主體的支付系統正式上線,并與支付寶和財付通為首的第三方支付體系開展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所謂的62活動,意味著自6月2日~6月8日止,銀聯將與全國40個知名商圈約十萬家商戶開展合作,彼時,如果客戶使用銀聯“云閃付”掃碼服務,即可享受6.2折優惠。
該優惠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賈文昭說,即使是財付通和支付寶之間的戰役,也不可能拿出將近對半的優惠。此舉也進一步證明,銀聯為了奪取移動支付前三的寶座,投入大量成本。
過去幾年,銀聯曾與多方機構共同開發支付產品,用以抵抗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支付市場的壟斷。其中包括同蘋果公司合作開發的Apple Pay ,同三星公司合作開發的Samsung Pay,與華為公司合作開發的Huawei Pay以及與小米公司合作開發的MI Pay等等,這些產品在各自市場均產生相應影響。
相比之下,支付寶對二維碼支付領域的探索要早得多。
支付寶應用token技術由來已久,2012年下半年,支付寶首次將二維碼支付應用于打車服務,此舉標志二維碼正式成為轉賬支付手段。
2013年5月,支付寶與快的打車建立戰略同盟,快的打車將引入支付寶創新支付方案及信用體系,增強打車服務體驗。
快的打車為合作司機定制專門的二維碼識別系統,一人一碼,通過掃描,即可獲得相應優惠,并一定概率獲取合作商家優惠券等小禮品。技術成熟后,二維碼直接嵌入快的APP當中,只需要軟件內部掃描,即可實現轉賬。
2013年11月14日,支付寶官方宣布,掃碼支付已覆蓋航旅、游戲、團購、B2C行業等46萬家網站商戶,即使線上購物,無需登錄支付寶官網,手機掃碼即可。
此舉首次將二維碼大規模應用于線上其他領域,并隨后,立即推出二維碼線下推廣活動,并為線下支持二維碼轉賬支付的商家提供一定優惠。
“支付寶二維碼轉賬支付已有近5年歷史,并在此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服務鏈條,云閃付要追上,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們內部的共識是占據市場第三大份額,阻礙第三方支付獨霸局面,為下一步更新打基礎。”銀聯技術團隊的一名技術人員如是說。
2014年3月,央行發文叫停條碼(二維碼)支付服務。央行書面公告稱,該決定目的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防范流動性風險,該舉措符合廣大持卡人利益,符合產業健康發展需求。
中國銀聯官方回應稱,條碼支付將私密信息公開,徒增風險,與POS機等專業設備相比,缺乏安全技術支持?!岸S碼支付為新業務,涉及新技術和新流程,銀聯需對此進一步觀察并支持央行決定。”
這一等就是兩年,2016年7月,央行結算司下發文件,協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與中國銀聯共同制定二維碼支付標準和技術規范,8月初,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至此,掃碼支付得到監管機構的“書面”認可,二維碼轉賬體系具備了個人信息安全、保密措施、資金聯動、數據儲存等方面的行業標準。
此時,銀聯同第三方支付機構重新位于同一起跑線上,此舉不僅意味著二維碼廣泛使用已得到官方許可,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直接面臨銀聯及銀行的沖擊。
“但是,這場戰役,銀聯還是輸,輸在忽視獲客成本。之前布局NFC,用戶只需銀行卡即可完成支付,并無獲客成本概念。但在二維碼領域,用戶必先下載‘銀聯錢包’APP,這時,就涉及獲客成本?!毖檠耘e例表示,APP獲客是每一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人頭疼的事,用戶在風口后期,不會無緣無故下載一個非剛需APP,如果該APP涉及注冊與關聯卡號等一系列繁雜操作,會讓APP推廣難上加難。
據業內人士透露,如今互聯網公司獲客成本從幾年前的一人幾元上升至一人1000元,該價碼不僅意味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紅海競爭,同樣體現客戶流量關乎運營成敗的事實。
布局NFC,用戶只需銀行卡即可完成支付,并無獲客成本概念。但在二維碼領域,用戶必先下載“銀聯錢包”APP,就涉及到獲客成本。但在互聯網風口后期,用戶一般不會無緣無故下載一個非剛需APP。圖|網絡
云閃付前景難測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4日,中國銀聯和京東金融就宣布合作,京東金融支付成為中國銀聯收單機構。雙方將在云閃付、移動支付、農村金融和海外支付、大數據和風險控制等層面合作,還將共同開發聯名銀聯卡。
當時,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指出和京東金融在支付合作上將堅持四方模式,“不和發卡方競爭,不和收單方競爭、不和商戶爭用戶,不和用戶爭商戶。維護各個參與方既得利益。”
所謂四方模式,一般是指消費者在門店刷銀行卡支付后,四方(發卡行、收單行、商戶、卡組織)遵循的交易規則,比如分成規則。
近年來,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作為第三方支付實際上打破了此前通用的四方模式,繞過銀聯直接聯通銀行通過二維碼方式快速占據了市場份額。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煉看來,銀聯一直以銀行卡作為支付工具,但是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等通過與銀行的直接合作與移動支付方式,完全繞開了銀聯,對于后者的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銀聯需要在(實體)銀行卡之外找到新的支付工具,以抗衡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便利性。與Apple Pay的合作和此次的閃付都是如此,其核心也都基于token技術,以充分利用現有持卡客戶群。
對于中國銀聯此次聯合銀行推出“云閃付”,薛洪言認為,移動支付競爭,關鍵有兩點,一是客戶基礎,二是接入場景。銀聯此次聯合銀行推出“云閃付”,將各大商業銀行APP客戶轉化為自己客戶,解決客戶基礎難題。同時,銀聯龐大的線下POS機布局也解決了接入場景問題。
因此,單從客戶基礎和接入場景上看,銀聯二維碼與第三方支付巨頭相比,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不過,由于用戶支付依靠銀行APP,因此,銀行客戶運營能力同樣可能成為致使‘云閃付’失敗的潛在因素。短期內的優惠讓利不能替代用戶對‘云閃付’的長期黏性,從這個角度分析,銀行營運能力是否過關,是‘云閃付’面臨的最大挑戰?!毖檠哉f。
在 “云閃付”產品開發團隊成員賈文昭看來,“云閃付”面臨的最大挑戰并不只來源于產品,更多的來源于銀聯本身。“在金融領域,資金類業務應以安全為重,銀聯在技術體系并不成熟的前提下,決不會鋌而走險。因此,銀聯寧可將移動支付的市場拱手讓人,也不會在法律邊界游走?!薄?/p>
總第807期《中國新聞周刊》現已上市,可進入微信公眾號進入微店購買
以上就是關于銀聯加強移動pos機管理,中國銀聯移動支付保衛戰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銀聯加強移動pos機管理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