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泰國手刷pos機,她把刷碼乘車「刷」出國門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泰國手刷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shbwcl.net)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泰國手刷pos機
泰國手刷pos機
↑ 點擊上方藍字「IT桔子」
每天了解一點創投圈
來源:鋅財經
作者:崔恒宇
「我們是泰國的一家銀行,我們想改造公交車,和中國一樣可以刷手機上車,你們是否有這樣的設備?」本月來,這是杭州國朗科技創始人張丹燕接到的第三封海外需求郵件。
三五年前,這樣的事絕無可能。海外公交機具生產一直是歐美廠商的天下,中國廠商連招標會的「入場券」都沒有,而現在海外交通運營商找上門來,原因很簡單:用手機掃碼乘公交這件事,中國人最有經驗。
在過去的三年里,中國的公交出行因為引入了移動互聯網,迎來了久違的風口。
海外客戶了解中國公交機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張丹燕率先「嗅」到了機遇。「公交移動支付,涉及硬件改造,BAT 擅長軟件,在硬件上不會單干,必然需要幫手。」她所創辦的國朗科技,便定位公交領域移動支付機具生產。
回憶起近幾年的創業經歷,張丹燕感慨頗深,她正在見證著一個「被凝固」的行業被慢慢撕開。「過去兩年時間,國內廠商的公交機具銷售量,已經差不多是以往七八年的總產量了。」張丹燕告訴鋅財經。
隨著公交互聯網化大潮,國朗科技把產品賣向了全國超過 130 個城市,拿下了超過 5 萬臺公交機具訂單,更成為了「中國創造」出海的一個縮影。
硬幣困局
8000 輛公交車,每天大約能夠收到 170 萬元零錢,需要 200 個人專門負責清點。伴隨而來的,是成噸的零錢。
倉庫盛不下、銀行不愿收,只能拿硬幣來付供貨商貨款,幾十萬元的硬幣要一輛皮卡才拉得走……
這是 2017 年前,杭州公交集團的難題,也是不少城市面臨的相似窘境。
九江公交工作人員在數零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投幣+刷卡」的模式支撐著公交收費走過了二三十年。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每天約有 2.5 億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公共交通年完成客運量超過 900 億人次。然而,在這樣龐大的數據面前,卻用最傳統的方式在收費運營。
點鈔員清點零錢,鋪設大量充值點,營收數據不及時、無法核對實時財務數據等痛點始終在困擾著公交領域。另一方面,隨著移動支付的服務領域越來越大,隨身攜帶硬幣、公交卡,對于現代人來說也逐漸成了一件麻煩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層層痛點下,把移動支付技術用于公交出行成了行業風靡的方向,銀聯閃付、掃碼支付、一卡通、Apple Pay、NFC 等多樣的支付方式正在伴隨著公交智能化的升級。
銀聯切入交通電子支付入口、支付寶上線電子公交卡、騰訊落地乘車碼,公共出行的支付場景成了大家都不愿意放棄的一塊肉。
杭州公交車(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軟件層面技術商角逐激烈,在硬件層面,卻鮮有入場玩家,甚至出現了短暫的疲軟。
「用我的,別用國外的。」2015 年底,張丹燕說服了支付寶與自己進行合作。彼時,張丹燕的團隊已經研發了幾款能支持手機掃碼的公交機具,她帶著這些機具前往杭州公交做交流,機緣巧合下,遇見了支付寶的業務團隊。
支付寶當時已首創研發出「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即使公交車和乘客手機都沒有網絡,也能掃碼、異步扣款。
「這個技術很關鍵」,張丹燕告訴鋅財經,「以前的技術必須有一方在線,掃碼速度起碼要 1 秒以上,如果網絡差,則要更久。如果是這樣,上車速度就太慢了,公交公司接受不了。」
不過,擁有著技術的支付寶,還沒有解決機具問題。「國外一臺機器就需要 1000 多英鎊。」當時支付寶團隊正打算海外采購,時差、溝通和成本,成了難題。
張丹燕的機會來了。
第一輛
「我和支付寶說,別跨國采購了,這事我能干。」
信誓旦旦,還是夸下海口?
2015 年,隨著「移動支付元年」開啟,越來越多的線下場景開始支持支付寶、微信付款,但在公交車里拿手機付錢,對于很多人來說仍是遙不可及。張丹燕開始思考,如果在公交車里放一臺支持掃碼付款的 POS 機會怎樣?
但是,公交場景下的掃碼機與一般的 POS 機不同,要扛得住酷暑和低溫,要經得起上下近 50 伏的電壓波動。確保支付成功只是第一步,從掃碼到聽到「叮叮」聲,必須保證在 0.3 秒,與住建部、交通部規定的一卡通標準保持一致,否則就意味著上車慢、體驗差。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支付寶的「雙離線」技術,讓張丹燕覺得,這事成了。
雙離線的本質上是把「記賬」和「付款」兩個動作分開,如果網絡無法連接,APP 先「記賬」,等網絡恢復時再「扣款」。即便遇到信號中斷,也能完成乘車支付。
基于此,2016 年年初,支付寶和國朗團隊開始了實驗室閉關。不斷調節機具的高度、位置、光照,反復測試支付成功率、支付時間、語音提醒……這關一閉就是三個月。
一邊是支付寶過硬的技術,在實驗中不斷去進行成果驗證;另一邊,是在公交領域有十多年經驗的張丹燕團隊,對于公交場景的熟悉在為這份研發加持。
團隊進行公交掃碼支付測試(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輛公交教練車、一組 10 人以內的小團隊、帶著最新的研發成果,開遍了整個杭州的角角落落,他們尋找信號最差的地段,比如隧道,反復試驗 50 多次,用來驗證產品是否足以支撐用戶的上車掃碼。
2016 年 9 月,G20 在杭州召開,8 月,杭州第一輛支持掃碼上車的公交車上路了。這也是全球的第一輛!
押注
實現了從無到有,接下來面臨的則是從 1 到 N。
首條掃碼乘車線路的開通引起了巨大的市場反響,張丹燕終于等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筆大單:整個杭州公交要更換 8000 多臺掃碼機具。
在張丹燕看來,這筆大單,更像一場「豪賭」。「當時我急著讓下游供應商開始生產,但是上游訂單貨款還沒到位,我需要墊付,資金壓力一下到了我頭上,停產又會讓全城公交開通的時間大幅度延后。」張丹燕把心一橫,直接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從銀行貸了 500 多萬。
匆忙準備,但她的心一直懸著。
「全城鋪開的時候,其實還是忐忑的。」張丹燕告訴鋅財經,「一般我們做產品的時候會很小心,從七八十臺,到一兩百臺,一步一步地試,會做很多驗證的環節。」
即便此前在實驗室環境下經過了多次模擬,但面對早晚高峰巨大的客流,頻繁的數據能否快速運轉,一切都是未知數。
好在,最終 8000 多輛公交的掃碼乘車服務如期上線,張丹燕最擔心的事情,并未發生。
想象力
杭州上線的第二天,德清的電話進來了。「我們想要成為縣級公交里面第一個上移動支付的。」國朗科技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便完成了這項技術的復制、安裝上線。
2018 年 3 月,國朗合作的城市公交客戶還是 50 個,隨著與支付寶合作的深入,到了年底,由國朗生產的掃碼乘車機具已經進了全國 120 個城市的公交公司。
國朗公交車載全支付一體機
「這兩年的變化幾乎濃縮了過去十年」,張丹燕說。據了解,全國公交車存量大概在 60-70 萬臺,機具使用期限為 5-8 年,過去這些年公交刷卡機具年產也就 10 萬臺,而移動支付的進入,讓這個數字一下子翻了 3 倍。但即便是這樣的市場爆發,國內目前專業做公交機具的廠家,也不過 10 余家。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規劃》預計,到了 2020 年,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要達到 60% 以上。據鋅財經了解,目前全國還有約 800 個縣市的公交公司等待技術升級。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而另一面,公交硬件「走出去」的故事也在上演。
據恒大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 202.93 萬億,全球排名第一,為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百倍,國內電子支付滲透率更是接近 8 成。
這為移動支付相關產業鏈出海,奠定了基礎。
這些都是「張丹燕們」的機會。一切還只是開始。
推薦閱讀
? 手握 24 支醫療健康產業基金,這家 PE 將并購玩成了藝術?2019中國AI投融資觀察:馬太效應如此殘酷,初創企業的出路在這里? 成立于人民大會堂,這支國家引導基金投了新華網、開心麻花等? 中國互聯網創投簡史? 工業大麻:從北美火到中國,23 個值得關注的行業機會以上就是關于泰國手刷pos機,她把刷碼乘車「刷」出國門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泰國手刷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